您的位置: 首页 >行业信息>详细内容

山西晚报记者实地走访我省部分林场,了解造林方面的经验做法
一枝一叶做文章 绘出最美大森林

来源:山西晚报 发布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 【字体:

32fd0be700fe4a0cb0c52fc8604bcf5e.jpg

67961e7a1d884cbf8cbb7aa5a92d74a5.jpg

寂静的万亩林区,数不清的松针在空中乱舞;满山的红叶,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风中摇曳;清澈冰凉的溪水,在林中静静流淌……这里是层林尽染、景色壮美的秋日林海!
  日前,山西晚报记者跟随“首个全国生态日媒体走进最美林区”采访团一行,走进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以下简称五台山林局)的金岗库林场、门限石林场,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以下简称管涔山林局)的羊圈沟林场、马家庄林场,观摩造林工程,了解林场在造林方面的经验做法,实地感受秋日林区的壮美景象。
  据了解,五台山林局不仅有太平沟森林康养的山泉、清水河森林公园赛江南的美景,还有馒头山、草垛山村的雄姿,以及漫山遍野金莲花开的驼梁山、五台山亚高山草甸。近年来,林局在“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起拼、一定赢”的理念指引下,依托14.7万公顷的总经营面积,借助530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的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并重、增量与提质同向、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处吕梁山脉北端的管涔山林局,辖区总面积138.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5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2%,被誉为“华北落叶松故乡”“云杉之家”和“华北绿色明珠”。管涔山林区是汾河的发源地,是“华北水塔”重要组成部分;荷叶坪和马仑草原,是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典型亚高山草甸,被评为“山西十大最美草原”。优美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种类达到1380多种、野生动物242种、昆虫600多种,各种大型真菌110多种,是我省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享有“动植物王国”的美称。
大力发展“场地”合作造林模式
  10月19日,五台山林局金岗库林场造林工程射虎川观摩点,气温接近0℃。站在山腰间,一个个树坑内,栽种一年多的云杉苍翠碧绿,长势喜人。
  五台山林局金岗库林场技术员刘瑞军介绍,该观摩点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的交界处,东临五台山,沿长原线3公里就是山西的出省口。今年以来,林场已完成人工造林7000亩,其中精品造林完成2300亩。未来,云杉等树种长大成林,这里将会呈现成片的林区。“此处的造林优选选择乡土树种,从下往上依次为云杉、油松、落叶松和山桃。其中云杉、油松四季常青,落叶松秋季变黄,景色迷人,吸引了游客前来欣赏。”刘瑞军说,把造林地选在射虎川,主要是其生态区位重要,工程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生态极其脆弱,是典型的太行山土石山区。此外,地理位置特殊,这里不仅是我省的一个出省口,也紧邻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
  射虎川观摩点实施总面积1000亩,目前已全部种植完成。为完成造林任务,林场围绕“一环两关四河”生态建设布局,推进“一场联三乡”机制,大力发展“场地”合作造林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结合当地立地条件,科学确定混交比例与混交模式,采用阔叶树针叶树混交,对原有乔木树种采取修枝抚育,对原有灌木树种沙棘实行改培定株;在树种的选择上,按照实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发展乡土树种。
  此外,抢抓春季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在土壤解冻后,及时进行顶凌栽植。在整地上采取鱼鳞坑整地,严把整地深度。在起苗上,紧抓环节,做到起苗不伤根,运苗不干根。在栽植上,采用无人机运苗、履带式运苗车的方式提高运苗效率,并采取了石片、地膜以及生物覆盖等措施来提升造林成活率。为保成效,林场还采用远程红外摄像头,24小时监控造林地牛羊危害情况和森林防火。
  据悉,五台山林局金岗库林场今年人工造林总任务1.2万亩,其中精品造林完成4000亩,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
  一体化推进林场增绿、扩绿、补绿  中午时分,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色彩斑斓的五台山林局门限石林场2023年人工造林观摩点映入眼帘。
  “门限石林场承担2023年太行山生态保护和修复人工造林总任务10200亩,其中精品造林3500亩。”门限石林场场长张军介绍,2023年人工造林观摩点位于门限石乡横岭村,人工造林规模1110亩,全部为精品造林,主要栽植树种有云杉、油松、樟子松、侧柏、山桃,目前已全部完工。
  为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取得成效,门限石林场坚持“五个科学”举措,一体化推进林场增绿、扩绿、补绿。林场科学规划设计,即严格按照土地属性进行造林设计,因地制宜,全部采取割灌造林,高标准要求,精细化管理,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并按照“造林先造隔离带、绿化留足防火道”的要求,沿沟谷、按山系、围林班规划建设防火隔离带。
  科学配置树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合理确定混交模式,针阔混交,乔灌混交,优先使用乡土树种,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
  科学整地栽植,坚持“三高”原则,高标准整地、高规格用苗、高质量栽植。同时突出科技造林的理念,加强适用技术应用,大力推广翼式集流整地技术,保持穴内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
  科学施工管理,技术员、施工员跟班作业,林局营造林科与监理单位全程指导服务,提升精细作业水平。
  科学高效管护,坚持因地施策,采取沿梁封禁围栏,防止牲畜进入造林地,同时雇用管护人员常年巡护,提高造林保存率。
  进行抚育作业提高森林质量  10月20日,车子行驶在盘旋的山路约2小时,采访团一行来到管涔山林局羊圈沟林场大梁森林抚育工程示范区。
  大梁林海位于宁武县与五寨县交界处,绵延3万余亩,是管涔山林局森林资源的精华所在,主要由约70%的云杉和30%华北落叶松组成。树龄50-100年,平均树高18米,胸径24厘米,亩蓄积量约17立方米。大梁林海林相好,景色美,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摄影爱好者驻足观赏,感受松涛林海。
  此刻,漫步在华北落叶松林中,黄色的松针在空中“四处乱舞”,时而飞落头顶,时而掉进鞋里。
  “羊圈沟林场经营总面积13.2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33.3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8.7%。”羊圈沟林场场长余凯介绍,这里的树种主要为云杉、华北落叶松,灌木有绣线菊、黄刺玫等,经营区内林地立地质量好,生长潜力大。
  余凯说,羊圈沟林场以森林抚育为主,以提高林分稳定性为目标,实行以目标树为架构的全林经营技术,通过森林经营优化林分结构,培育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抚育中,林场以培养目标树为主,结合人工修枝等抚育措施,伐除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同类树种和其他病死木、枯死木等,间密留梳,去劣留优,为保留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
  近十年来,羊圈沟林场对林相较差、密度不均的2000余亩森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3次抚育作业,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提高了森林质量,为全局森林抚育工作树立了样板。如今的林场,现有林分趋于复层异龄的稳定性结构,实现多功能森林经营目标。
  标准林里听水声  “游万亩林海、观独木穿石、寻千年暗河。”当日,采访团一行进入管涔山林局马家庄林场标准林,展示牌上的几行字吸引了众人目光。
  “难道林海中,真的有暗河?”大家不约而同问道。“当然有!我们边看边寻吧!”走进标准林,仔细聆听,竟然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
  马家庄林场场长罗志强介绍,管涔林局标准林位于马家庄林场落枝湾,平均海拔2200米,年降水量700-900毫米,无霜期90天,为高中山天然林区。标准林是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天然次生林,面积近1万亩,林相整齐,干型通直,材质优良,平均胸径30厘米,树高25米,亩蓄积量24立方米,是我省最优良的华北落叶松种质资源和基因库。
  什么样的林区被称为“标准林”?罗志强说,上世纪50年代,省林科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对管涔山林区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这块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是管涔山林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独特性的优良林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因此,把这块林地确定为省林科院开展科学研究的标准地。之后,人们就把这块林地称之为标准林。
  行走在标准林内,落叶松天然次生林高大挺拔,长势喜人,郁郁葱葱,蔚为壮观。据统计,2015年,标准林亩均蓄积量高达28立方米,是全省有林地亩均蓄积量的10倍,是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森林资源的精华,被誉为“华北落叶松故乡”“华北绿色明珠”。
  标准林内有优美的森林景观和常年流淌的千年暗河、自然奇观独木穿石等10余处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近年来,管涔林局立足资源禀赋,在这里建成了“芦芽山森林康养基地”。
  据了解,标准林区域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调查显示,林内有高等植物1089种,大型真菌类275种,脊椎动物326种,昆虫618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褐马鸡、金钱豹、金雕、黑鹳、大鸨、原麝、胡兀鹫等8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青鼬、石貂、大天鹅等37种,是我省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