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一周年记
介休市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 信息员:冀锦俊
今年9月23日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一周年的日子。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一年来,以“务实、高效、勤政、便民”的服务理念得到介休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在这一年里,不动产登记中心以甄永亮局长调研不动产时提出的“争”“利”“气”“养”“忧”五方面要求指导全市不动产登记工作,争当“排头兵”,争当服务民生的“新表率”,争当高效办事的“新样本”,积极探索出一条具有介休特色的不动产登记之路,为全面深化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纳入全省重大改革事项;介休市委、市政府把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全市重大改革事项。市委、市政府、国土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历来高度重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介休,这座以“坚韧不拔,敢为人先”为城市精神的城市,在不动产登记工作方面率先响应。自2016年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介休严格按照国、省要求,积极做好职责整合、机构设置、信息统一、流程再造等工作,同时整合土地、房屋、林地等不动产登记的职责和人员。经过积极筹备,2016年9月23日,介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挂牌成立,并颁发了首张《不动产权证书》。
不动产成立之初,办公场地及紧张,人手紧缺,中心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了财政资金,着力解决了不动产登记办公场地、登记档案存放等问题。建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市编办、财政、住建、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为成员的不动产登记联席会议制度。整合了相关机构,明确了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的职能职责。将相关人员按比例从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划转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全市范围内的机构职责整合、划转人员基本到位。为了更好地便民服务,让办事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登记中心与住建部门建立了房屋信息共享制度。为便捷高效服务群众,登记窗口还开设了“爱心窗口”,开辟了“绿色通道”,开展“延时服务”,竭力让群众满意。一年来,登记窗口收到赠送锦旗20余面,群众口头表扬150余次,在市政务中心综合目标考核评定中连续多次荣获优秀。
在以甄永亮局长为首的局班子领导下,不动产登记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截止2017年9月23日,土地落宗66件,已办理不动产权证226件,抵押登记1073件,预告登记证明1031件,转移登记35件,查封登记19件,解封登记5件,注销登记10件,变更登记94件,首次登记:131件,其他登记235件,开具用于办理首次购房减税、公积金提取、抵押、预抵押注销、房屋土地限制信息等多种事项的各类证明或函612份。登记办结量居山西省前列。创造了不动产登记领域的“介休经验”。
在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之前,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分散在各管理部门登记,数据信息未实现共享互通,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原来分散登记导致的权利人不一致、用途不一致、房地信息不匹配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给企业、群众办事带来了极大困扰。面对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诸多困难,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直面问题,结合介休实际创新举措解难题,积极探索不动产登记新路子,在业务受理办结中在全省名列前茅。在不动产登记的改革道路上,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着力在机制体制创新上下功夫,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为依法依规处理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依据。定期研究解决不动产登记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于国有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遗留问题,我中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集合本市实际,参照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晋建房【2015】215号《关于加快解决国有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遗留问题的意见》和晋中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进一步统一登记有关事项的操作意见》及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7】42号《关于解决当前不动产统一登记若干问题的操作规范》文件精神进行操作登记。如遇到以上文件未明确之规定,我中心将积极研究、积极请示介休国土局、介休市政府、晋中市、省国土厅等上级部门加快推进、妥善解决。
针对企业最关心的抵押登记问题,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创造性地提出“原来能办的,现在也能办,责任我来担”的处理原则,实行“快速落宗”等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做到能受即办;对于大量已办抵押登记申请换发不动产权证的,出台政策予以办理;协调金融机构及企业,对申请抵押的,先行权调落宗,避免耽误期限,多措并举有效破解了抵押难题,有效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打造具有介休特色的不动产登记体系。“这里办事很方便,窗口服务态度很好,针对我在办理不动产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中心人员给予了耐心细心的指导,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让我倍感亲切、如沐春风……”2017年7月24日介休生产资料公司的王先生领到了不动产登记中心发放的证书后高兴地说,并送来了感谢信。2017年6月17日5点56分,政务中心下班的音乐已响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迎来几位行色匆匆的人,他们非常着急地找到窗口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询问下,得知他们分别是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和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信贷部的业务员。据介绍,该公司急需办理最高额抵押登记,解决一亿六千万元资金周转问题,若三天之内不能办结不动产登记证明,则本月不能从银行贷款,将直接影响企业业务的顺利开展。窗口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后,立即向甄永亮局长请示,甄局长当即表示给予绿色通道,不动产登记中心及时启用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在大厅照明有故障的情况下,我中心员工临时从自己家里拿来三盏应急灯,组织登记中心全体人员,挑灯夜战,全力梳理各个业务流程,档案、测绘、登记、初审、复审、审核等部门全部推迟下班时间,分工协作逐项对材料进行查验、审核。在两天之内完成了现场查勘、受理、审批、办结出证,将原来需要在30个工作日的业务在两天之内办理完毕,解决了该公司的燃眉之急。当银行信贷部拿到不动产登记证明时,已是深夜1点50了,安泰负责人握着登记中心潘峰主任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大家了,真没想到这么快能拿到证明,我代表安泰谢谢你们!该证明的发出,标志着我市不动产登记业务迈入一个新台阶,通过摸索总结,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逐步建立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配套制度体系,形成了统一规范科学的不动产登记能力。
如今,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办事大厅里,设置了多个服务窗口,咨询、权籍调查、测绘、发证、收费、抵押登记、一般产权类登记等窗口分门别类,一应俱全;导询服务区、等候区、填表示范区、查询区、等多个功能区“一站式”布局,便捷高效。中心严格按照不动产登记“四统一”要求,整合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就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方便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为了方便群众,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一系列便民措施,不断完善窗口服务,实实在在惠及民生,也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工作中创造了“介休模式”。
一个占地仅为300平方米,服务窗口仅有13名的不动产登记办证中心,每天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群众却数以百计。但办事群众安静等候秩序井然,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有条不紊。接待如此大的人群量,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对中心建设和服务进行全面升级,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需求。
在工作模式上,启动平行受理窗口,最大程度压缩等候时限,并设立“老弱病孕”绿色窗口,提供无偿上门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服务专区,指定专门人员,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集中力量办理大宗业务。
以“组合拳”促不动产登记办理提速增效。“人员新、系统新、业务新”这是介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成立之初面临的三大难题。一年来,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都处在加班加点的工作状态,为的就是让不动产中心运行能早日步入正轨,能为群众提供高效服务。但是,由于当时正处于改革磨合期,业务办结率较低、发证速度较慢,导致大量业务积压,服务质量提升慢。“群众的诉求就是工作的要求。”我中心为了克服“三新”问题,下定决心要打提质加速的攻坚战,以改革的思维和视角推动提升效率,成效明显。
为解决“人员新”的问题,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推出能力提升培训计划,采取传帮带、科长、专业骨干亲自把脉、轮岗交流、集体学习与自学、“讲好我的一堂课”、外地取经、岗位考核过关等形式,快速提升个人业务能力;
为解决“系统新”的问题,在一线工作人员实际操作和收集整理改进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向北京市中天博地工程师学习。
为解决“业务新”的问题,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不仅依照现行法规制定了全方位的业务审批流程,还积极探索适合介休不动产登记发展的道路,根据现实情况不断推陈出新,加速不动产登记的审批效率。面对疑难问题,中心层层剖析、步步分解,全力攻克不动产登记中的疑难杂症。
加强硬件建设是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服务群众。下一步将更加注重搭建信息平台,推进互联共享。严格秉承“务实、高效、廉洁、便民”的宗旨,进一步完善登记流程,提升业务水平,加强持续、快速发证能力建设,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稳妥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大美介休“振兴崛起、城乡美丽、生活富足、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提供更加坚实的不动产产权登记保障。